浙大,从来靠的是自强不息

浙大最强大的时候是1952年前竺柯桢、马寅初任校长的时候,东方剑桥即是浙大在民国时期的美誉--指的是浙大理科的强大,而非是52年拆分之后的工科浙大。浙大校训“求是”既是竺柯桢老校长在位时订立的,秉承校训和浙大人的独特风格,1952年之前,浙大以文理称雄中国。适时,理学院拥有竺柯桢、陈建功、苏步青、王福春、王淦昌、卢嘉锡、谈家祯、罗宗洛、贝时彰等国际知名大师,完整地涵盖了数理化、生物、地理气象等领域。相信大家对这些学者的声望和学术水准该是耳熟能详的了。

不过,浙大并没有能够将这样的局面保持太久。随着是49年之后新政府的上台,民国原本颇具气象的大学教育遂堕入深渊。那时,政府模仿苏联的单科分立建立专门学院的方式,浙大被肢解为不到原来的1/7。其最为强大的理学院大部分挪到了复旦,遂使复旦一夜成名。另外一部分精英则成了中科院的班底,如竺柯桢负责筹建中科院的自然科学(党国红人郭沫若任院长),贝时彰、罗宗洛等人也被调离浙大去了中科院。当然,复旦受惠于浙大并非仅仅是理学,现今学界尊称“当今已无人与其平等对话的”谭其骧老先生,也是52年前长期在浙大担任历史系主任的。复旦毕业的李岚清在其退位后的回忆录中曾深情谈及其母校的几位大师,竟然全都是52年时来自浙大的大师!浙大52年肢解其伤痛之巨大,有此可以想见了。

因之,在我们工科浙大学生的印象里,老浙大指得是52年之前的浙大,是那个辉煌灿烂、大师云集的浙大。不过在现在诸位年轻人的印象里,老浙大一词怕多半指的是我就读的工科浙大了。

浙大52年被肢解后,派生出多所学校。留在杭州的,大约有4所,就是:工科浙大、杭大、浙江医科、浙江农科。分别来自于老浙大7个学院中的四个,而且是很不完全的。比如,在老浙大的工科中,化工和航空都很出名。尤其是浙大化工,中国化工之鼻祖,52年前最强大的化工系,拥有30多位院士校友。其一大部分教师被拆去了华东理工。而梁守磐领衔的浙大航空,则成了西北工大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留在52年之后工科浙大的内容非常之惨淡--大约也就是几个教学组和两三个实力很弱的系别。55年中科院第一次学部委员评选,浙大校友三占其一,竟无一人留在浙大,悉数调离。政府肢解浙大手段之狠辣,由此可以忖度。

49年之后,中国社会之变迁、之光怪陆离难以言表,但工科浙大从未终止过对“求是”校训的追寻。但因政府厘定的学术领域限制,工科浙大只能在老浙大并非最著名的工科领域内寻求发展了。至80年代初,工科浙大已经无可置疑地奠定在学界的工科第二的位置。1952年之后剩余的学科,80~90年代基本上都成为国内该领域内最好的学科,如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化工、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热物理、应用数学等等。很多不谙工科的人认为重点学科是最重要的指标,但其实学界内的看法并不是这样的。这就和民间对大学的看法与大学在学界内的学术地位是很不一样的道理非常相似。对于工科而言,同时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才是真正的顶级学科。这样的学科,工科浙大拥有5个,超过清华,为全国最多。其中有的学科具有世界性的声誉和水准,比如流体传动与控制这个一级学科领域,浙大是世界公认的、全球排名前5的研究机构。当然,限于学习方向,楼上诸位不知道这些是正常的。但浙大真正的地位和实力的体现,不是在所谓的排名或者民间声望,而是在学术界。很多学生喜欢争论大学排名,但我想说,那是没有意义的,老师们最清楚那所学校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比自己强。这个不是一般的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的。

还是回到我的话题上来吧。虽然工科浙大在工科上重新扬名,但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基本上,限于国家倾斜支持北、清两校的天花板效应,工科发展到极端也就是排名工科第二的位置。工科浙大在这个位子上已经坐了近20年,实在是需要寻找新的突破。此外,浙大在工科的“旁逸斜出”,该说是52年之后因政治原因而导致的巨大“变轨”,并非老浙大的传统方向和理念。那些尚还在世的老浙大人一心希望,恢复老浙大的辉煌气象,重建52年前的综合浙大、东方剑桥。自86年起,苏步青、谈家祯、贝时彰、王淦昌等四位老浙大人就不断上书中央,要求恢复老浙大、合并在杭的四所高校。大概是基于四位老人在国内无人能及的学术声望吧,或者是国家对于苏联教育体制的严重弊端深有感触,于是,12年后(1998年),在杭的四所高校,浙大工学院(工科浙大)、浙大文学院(杭大)、浙大医学院(浙江医科)、浙大农学院(浙江农科)重新回到了一起,在经历过46年的风雨沧桑后因了老浙大“求是”校训的感召重新融为一体。记得适时回校,见几位老者感悟伤怀,连连泪下,不禁也是两眼湿润。

记得在第一次上书要求浙大回收时,苏步青尚担任复旦校长。其对浙大的情感由此可见一斑。当年,52年苏步青被调离浙大、前往复旦时,一夜伤心醉酒,是被人抬上火车的。其后,既便他在担任复旦校长之后,仍多次说“浙大是他任教过的最高学府”。有此可以想见,竺柯桢时期浙大的“盛唐”气象。老浙大人从来不认为98年的事件是所谓的高校合并――那是一些不知道浙大历史、言语轻狂的年轻人的说法――在老浙大人的心目中,那是一次回收,是对分出去的手足的再次温润。当然时隔多年,各个学院独立发展,自然有其风格不一、水准参差的地方,但假以时日、再过几年,浙大会真正融合为内在精神统一、整体学术协调的浙大。那时的浙大,将会向52年前的老浙大又走近了一步,成为让所有的对手都尊重和敬畏的强大力量。

浙大的历史曲折多桀,但浙大的精神从未被放弃过,即便在最灰暗的时刻,它仍是浙大人心目中的明亮。因为,1952年后浙大的重归辉煌就是这种精神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在艰涩中前行,就是这种力量,给我们信念和希望。

历史上,浙大历经多次艰涩,但从来都是秉持独立精神跋涉前行,也从来不是政府的宠儿(现在也不是)。凭借“求是”精神和卓越的学人,以前的灾难我们都挺过来了,而且每一次都能够在灾难中重建辉煌,那么,在拥有强大学术力量和物质基础的今天,还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恢复老浙大的气象呢?浙大呵,你是我们心目中最深的美……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Via 飘渺水云间

分享到

评论已关闭。